您的位置 : 首页 > 小说资讯 >

黄元吉乐育堂语录全文阅读(古来,丹本,成性)最新章节_黄元吉乐育堂语录全文阅读

发表时间:2024-08-01 14:21     编辑:清旖
黄元吉乐育堂语录

黄元吉乐育堂语录_这是我看过最好的一篇小说,文笔细腻,主张的是以宽广的胸襟示人,对做人有很大启示。

作者:三学 状态:已完结 类型:都市小说
立即阅读

《黄元吉乐育堂语录》 小说介绍

主角是古来,丹本,成性的《黄元吉乐育堂语录》,是作者“三学”的作品,主要讲述了: 十九吾示生一活法。论丹书所云:“初三一痕新月,是一点阳精发生之 始,是为新嫩之药,急宜采取。”然以吾思之,不必拘也。如生等打坐兴工,略用一点神光下照丹田气穴之中,使神气两两相依,乃是一阳初动之始,切不可

《黄元吉乐育堂语录》 第19章 免费试读

十九

吾示生一活法。论丹书所云:“初三一痕新月,是

一点阳精发生之 始,是为新嫩之药,急宜采取。”然以

吾思之,不必拘也。如生等打坐兴工,略用一点神光下

照丹田气穴之中,使神气两两相依,乃是一阳初动之始,

切不可加以猛 烹急炼,惟以微微外呼吸招摄之足矣。古

人谓“二分新嫩之水,配以二分新嫩之火”,庶水不泛

溢,火不烧灼,慢慢的温养沐浴,渐抽渐添,水火自然

调和,身心自 然爽泰,而有药生之兆焉。然气机尚微,

药物未壮,不可遽用河车,以分散其神气也。此即初八月上弦一点丁火之象。若要搬运升降,往来无穷,必待

药气充盈,勃 然滃然,上而眉目之间,朗朗然如星光点

点——其气机开朗无比,非谓果有星光点点纷飞而可见

也——下而丹田之中,浩浩然如潮水漫漫——其真气流

动充盈有如 此,非谓果有潮水泛流也,此是比喻之法,

切不可著迹以求——有此景到,始如十五一团明月,遍

满大千,普照恒河,即是大药初生,可以兴工采取,搬

运河车,升 之降之,进之退之,由是而温养烹炼之,日

复一日,自然智慧日开,精神大长。否则,水尚初潮,

金生未兆,而遽以神火猛烹急炼,不惟金气不生,反因

凡火炽热, 烧竭一身元精元气也。若药气己长,而犹以

二分之火应之,则金气旺而火不称,犹之炉火炼铁,矿

多炭少而火不宏,火反为矿所埋,安望融化成金而为有

用之物哉? 此等细密工夫,在生等自家在坐上较量,为

增为减,以柔以刚,定其分数铢两可也。故曰:“临炉

定铢两,二分水有余,其三遂不入,火二与之俱”,是

其义也。大 凡用工采取烹炼,总要知得何者是真阳之气,

何者是假阳之气。辨别了然,始不枉用工夫。如子进阳

火,以采取真阳之物也。午退阴符,以退却至阴之物也。卯酉二 时沐浴,以存真阳者也。要知阳不宜太刚,太刚

则折,当以柔道济之。阴不宜太柔,太柔则懦,须以刚

德主之。卯门沐浴者,所以防阳之过刚也。酉门沐浴者,

所以 防阴之过柔也。若阳气过刚,必将凡火引而至上,

以为患于上焦。阴气过柔,必将真阳退却,而阴气反来

作主,私欲憧憧,往来无息,身亦因之懦弱不振。此又

将何 以处之哉?法在以神了照之,提摄之,不使阴气潜

滋暗长于其中,自然阳长而阴消,可以炼睡魔矣。

二十

修养之道,的是返自家故物,还己失本来。无论老

少贤愚,皆可学 得。无奈世人不明这个消息,不以老自

推,便以愚自画。岂知这个天机原在太虚中浑浑沦沦,

不因老愚而有增减乎!只怕人不立志以求。是以先天一

点至阳之精落于 后天尘垢之污者,愈加陷溺而不返也。

诸子亦知之乎?即如阳生药产,总以端庄正坐盘膝为主,

呼之至上,上则无形,吸之至下,下则无象,以眼微微

向上而观,即 采取也。若药气己壮,用吸舐撮闭之法,

紧闭六门,存神定虑,此正法也。吾再进而言之,神要不动不摇,心要能虚能谦,身如泰山,心似寒潭,专心

一志,自然真 气冲冲首上,不似旁门纯以意思牵引。要

知此气不是外来之气,是吾人受生之初先天一点氤氲元

气入于胞胎之中者是。只为后天气息用事,先天气息蔽

而不见。一朝 凡息己停,真息自露。尤要知真气既生,

我家主人翁正正当当坐镇中庭,方有主宰。故丹法云:

“内伏天罡,外推斗柄”,是其诀也。若药气己生而行

周天法工,内 不伏天罡,则气机无主,必有差度妄行之

弊。若药气己行,外不推斗柄,仍然死守中庭,则无生

发之机,犹天地以日月为功用,日月以天地为主宰,斯

为体用俱备, 本末不违也。至于进火于子,是洪濛未判

之初,混沌初分之始,其时恍惚杳冥,方是法眼正藏。

退符于午,又如春生万物,至午而极,其时生机勃发,

阳气极盛,的 是正传。若卯时沐浴者,是从子时进火起

以后,阴而生阳,至此阳不多而阴不少,丹经所谓“上

弦金八两,得水中之金半斤”者,正是阴阳调和,两不

相争也,故宜 停符不运。然而阳气犹未至于纯,阴气尚

未几乎息,不得不再运二时之火,升之首上,斯为卯沐

浴。从望六之候,渐渐阳消阴长,谓之阴符者,盖以命系于坎,上半 月为进为阳,性寄于离,下半月为退为阴,

此殆谓“潜心于渊,合气于漠”,“动以炼命,静以养

性”,使性之虚无者,至此而入于定静,故曰退阴符,

即“卷之则 退藏于密”者,是其旨矣。若如时师口诀,

首谓阳之生十五而极,阴之长又自十六而生,谓为凡阴

犹然昏昏罔罔,斯亦何必退符为哉?无是理也。吾师不

为抉破,恐 诸子不明升降进退之道皆是扶阳抑阴,彼以

退符为昏默寂静,斯大错矣。吾师所传,万两黄金买不

得,十字街前送至人,断无有徇情者也。诸子总要听吾

之教,一心 向上做去。吾不负汝,切莫似他将信将疑、

欲修不修、而以财为命可也。

二十一

诸子工夫愈进,火候愈老,满腔之中,无非真意。

盖先天神火既 长,则后天凡火自盛,倘念不自持,或生

怒心,或生恚念,或起淫心,或生贪念,种种嫉妒嗔恨,

要无非后天凡火之起。此火一起,即有邪火焚身之患。

吾见几多修 士,平日修炼,只在深山静养,不与人事,

及至出而和光,竟自一炉火起,而万斛灵砂立地倾矣。此吾所以教人不专在静处修,而必于市廛人物匆匆之地

炼也。夫未 经收养之火,还不见大害,若收之至极,藏

之愈深,自与火微之日大不相同。或一身抽搐,或六腑

动移,或五官发见有象有声,只要真气游行,此神能定

足矣,切不 可因其有动遂行惊讶。我总是一个不动心,

不理他,愈加十分持养,十分谨慎,务期炼而至于死地

可也。吾师从此抉破,生等须学曾子一生战兢,自无百

般之病。所 以学道人终身俱在无底船中坐,朽木桥上行

也。即此日火虽新生,药亦稚嫩,然犹要提防火起,以

耗散吾之元神。不然,养之数年,败之一旦,良可惜矣。

他如接人 应物,一切事为,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己经

定意,不必三心;即钱财之出,不允则己,允则一诺千

金,无有移易,以免外侮之来而心不宁,内念之起而心

亦怍,此 亦除烦恼之一法。盖烦恼即火,火起丹伤,势

不能两立也。诸子能体吾言,在在提防,时时保护,夫

焉有不成丹者哉?总之,丹道千言万语,不过神气二字,

始而神 与气离,我即以神调气,以气凝神,终则神气融

化于虚空,结成一团大如黍米之珠,悬于西大五行不著

之处,一片虚无境象。是即“打破太虚空,独立法王身”是 也。而其工总不外性情二字,始而以性和情,继

则以情归性,到性情合一,现出本来法身,即返本还原,

复吾生身受气之初是。虽然,还未到无上上乘之妙境也。

夫 人未生之初,一点灵光浑然藏于太虚,视之不见,听

之不闻,抟之不得,此时有何性,又有何情?以此思之,

连性情二字都是有形有质,只算得后天中之先天,以其

犹有依傍也。到此绝顶一步,不著于有性,亦不著于无

情,连性情之有无亦且不立,此即跳出性情,独炼一点

虚无元气,所谓空空忘忘,其实忘无所忘,空无所空,

还于太虚,连天地都不为我作用,是即可以化子生孙,

现出百千万亿法身,变化无穷者矣。若只不离一个虚无,

还是二乘。连此虚无亦无,所以神妙莫测也。要之, 此

金丹始终之工法也。诸子体之慎之。

二十二

炼丹之道,虽曰先天元气酝酿而成,其实非后天有

形之气不能瞥见 先天元气,是知先后二气,两不可无者

也。若无后天滓质之气,则先天一气无自而生;若非先

天清空一气,则后天尸气概属幻化之具,终不足以结成胎仙。吾观诸子 于先天真一之气不能实实在在认得真、

修得足者,皆由后天色身太弱,无以蓬蓬勃勃而洞见本

来虚无妙相也。今为诸子再言后天之气。夫人之身所以

健爽者,无非此 后天之气足也。气何在?即身间一呼一

吸,出入往来,氤氲内蕴者是。此气即肾间动气,肺主

之而出,肾迎之而入,一出一入,往还于中黄宫内,则

内而脏腑,外而 肢体,无处不运,即无处不充,所谓身

心两泰、毛发肌肤皆精莹矣。顾自后天言,肺之出气,

肾之纳气,两相调和匀称,无或长或短之弊,自然无病,

可以长生不 老。然先天则金生水,即天一生水是,而后

天则必自土而生金,金而生水,金水调匀,生生不息,

故必节饮食、薄滋味、慎言语以养肺气,少思虑以养脾

气,与夫一 举一动节其劳逸,戒其昏睡,则土旺自能生

金,金旺自能生水,水气一运,则脾土滋润,而金清水

白,可以光华西达,无有违碍焉。诸子欲收先天元气蕴

于中宫,吹 嘘不己,化化无穷,离不得一出一入之呼吸

息息归根,神气两相融结,和合不解,然后后天气足,

先天之气之生始有自也。若不于后天呼吸之息息息向中

宫吹嘘,则 金无所生,水不能足,一身内外多是一团燥灼之气,犹之天气亢阳,而土无润泽之气,万物之枯焦

不待言。此一呼一吸所以为人生生之本也。诸子于今用

工,不必别 寻奥妙,但于行住坐卧之时,常常调其呼吸,

顺其自然,任其天然,毫无加损于其间,亦不纵放于其

际,一切日用云为,总总一个不动心,不动气,不过劳

过逸,自 然后天气旺,先天元气自回还于五官之地,不

必问先天何在,而先天之气自在是矣。若不知保养后天,

徒寻先天元气,势如炊沙求饭,万不可得。到得后天尸

气一聚 于中,先天之气自在于内,氤氤氲氲,兀兀腾腾,

莫可名状,而亦无可名状者。若曰可名,皆是后天之气,

不足以还原返本而成神仙骨格焉。诸子知否?若先天元

气 到时,只有一点可验之处:心如活泼之泉,体似峻峋

之石,自然一身内外无处不爽快,无处不圆融,非可意

想作为而得者也。故先天一气名曰虚无元气。以此思之,

足见先天一气无可名,无可指,后人强名之曰先天一气。

既属强名,实无所有。学者于此元和内蕴之时,而犹欲

于身心内实实摸拟一个色相出来,错矣错矣!且此摸 拟

之心即是后天之意。有此一意,而先天淳朴之气必为后

天之气打散,虽曰先天,犹是后天也。诸子近于吾道己窥其渊源,谅于吾师今日之言实能知其底蕴,不复以 后

天识神作为主翁也。在修道之始,恐其不明真谛,必要

寻师访友,求其实在下落,步步都有踏实处。及大道己

明,修之于身,炼而为药,又要将从前一切知见概行 泯

却,不许一丝半点参错于中,反将玄黄混合者打破,不

能凝聚为一团也。古人谓“打破虚空为了当”,诸子思

之,虚空二字犹著不得,何物可以添上?只似孩提之 童,

嘻笑怒骂皆是天然自然,前不思,后不想,当前一任其

行止,而己毫无与焉。然此言虽容易,而欲真真实实会

悟其妙,非数十年苦工,不能识其微也。

二十三

为师念生辛苦多年,未了然于此一气,不妨预为抉

破。此个虚无一 气,又谓真一之气,又曰真一之精,又

曰天然元气,又曰清空一气,种种名色,不一而足,要

无非无声无臭、无思无虑之真,却不在内,不在外,隐

在色身之中,谓 之法身。然如此难思量,难揣度,却远

在天边,近在咫尺。孔子所谓“我欲仁,斯仁至矣”,

足见此个元气天然自然,未尝一息偶离,离此即不得生,又何以成人 耶?然必如何而后可觅哉?虽然,著一觅字,

又千差万错,增数十重障蔽。惟有如生等所说,一切放

下,一丝不挂,万缘不染,此个虚无之气即在个中。生

积久功 深,谅己明白无疑。要知此个虚无一气,天地人

物同是一般,富贵贫贱均是一理,极之生死患难,亦不

为之改移。气息有盈虚消长,而此个元气无有盈虚消长。

第后 学浅见,不知人有清浊明暗皆是气机运行,而专以

气之清明寻虚无一气,而于昏浊之际则以为不在也。讵

知此个元气,不因清明而有,亦不为昏浊而无,只怕不

知去 欲存理,闲邪归正,于气清时,有一流连顾盼之意,

于气浊时,又加一忧郁烦恼之心,明明元气当前,如日

月之照临,无不光明洞达,反因此障碍心起,遂如浮云

遮 蔽,而日月无光矣。尤要明得此个元气,本无朕兆,

亦无形色,实为后天精气神之根本,先天精气神之主宰。

故虚无一气,在先天而生乎阴阳,落后天而藏于阴阳。

总之,人能打扫得闲思杂虑、一切起心动念的障碍,干

干净净,不染纤尘,足矣。然在后生小子,气息壮旺,

易得会其真际,而在年华己迈者,犹难调和气血,保养

灵光,采此一点至阳之精,此又将奈之何哉?吾再示生一个采炼法程。《易》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生等于元气未见时,不妨以神光下照,将此神火去感动

水府所陷之金,久久自然水中火发,而真金出矿矣。此

感而彼应,其几有捷于影响者。故古人教后学,于寂然

不动中无可采取,教以神光下照之法,而于通处下手,

以采取先天一味至真之气出来,以为丹本者,此也。亦

非此个动气即元气也,要知此个元气,方其未形之时,

未尝不在,然而清空之气不可见也,及其既形之际,又

非此个有形者即是真一之气,而要不过此真一之气之所

发皇也。当其发时,恍惚杳冥,略有可以认识者在,此

亦犹见影知形之意,其实仍无所见耳。到此发见昭著,

“放之则弥六合”,即天地亦不能载,所谓生天、生地、

生人、生物之本者,即此是也。然虽无量无边,而仍不

离于方寸,所谓“卷之则退藏于密”者,是其义也。 由

此以思,氤氲者仍是阴阳真气,而主宰此真气者,始是

至真之元气也。知否?故自古仙真探斯之赜而知源,穷

斯之神而知化,炼形复归于一气,炼气复还于虚无, 要

无非借假以形真也。又闻古人云:“真一之气,视无形,

听无声。”如之何而能凝结以成黍米之珠哉?圣人以法追摄,采取于一时辰内,法即回光返照,以我去 感,彼

自相应者是也。及其既现真一之气,犹不可见,此又何

以捉摸之而后采而服之,以成虚无之仙耶?圣人以有而

形无,以实而形虚。实而有者,冥昏真阳也;虚 而无者,

龙虎二八初弦之气也。要不过以此有形而炼出那无形之

元气出来,才可为丹。生等今闻吾真一之气,谅不复以

后天阴阳、先天阴阳,认为真一之气,庶几近 道矣。

二十西

修炼之道,人只知两重天地、西个阴阳,岂知先天

后天阴阳之外, 还离不得真灵之知,才是天地之根,造

化之本也。夫后天阴阳者何?即人身受胎之始,借父精

母血而生者。到子时坎中有一阳之气运行于一身内外,

午时离中有一阴 之气周流于六腑官骸,二气迭运,无有

窒机,故日见其长。及至成人,多思虑以伤神,好淫荡

以损精,精神衰败,此一身内外阴阳不复运行矣。至人

以顺行之常道, 为逆修之丹道,始而垂帘塞兑,息虑忘

机,默默回光返照于丹田一窍之中,以采取真阳之气,

烹炼至阴之精。此即先天阴阳生于虚无之际,不区区在色身上寻讨者 也。如此凝神调息,调息凝神,阴阳交会,

神息相依,而坎中之真阳生于活子时,由是动以采之,

上升下降,活午时到,离中真阴生于其际,由是静以养

之,收于玄 玄一窍。世人只知静养,而不知动采,何以

回宫?又或但知动采,而不知静养,何以结丹?此处切

不可胡混。尤要知活子时到,所谓“恍恍惚惚,其中有

物,杳杳冥 冥,其中有精。”有物有精等景象,犹是先

天阴阳比象,还不是太极之体。太极之体,彼感此应,

一动即觉,所谓时至神知,即先天之真知。学道人须于

此认得清, 方得先天一气。活午时到,离中虽有至阴之

精兆而为象,如圆陀陀,光灼灼,犹非先天真精、太极

立基之本也。要知此时惺惺不昧,天然一念现前,能为

万变主宰, 此即古人所谓心中之灵知,先天至真之精发

见也。斯时也,在无知之学人,偶然朕兆当前,心神欢

悦,即存一了照之心,或欲其长存不去,如此先天虽本

无物,因此 一心去了照他、留恋他,又添一重障蔽,先

天顿为后天所蒙,天心顿为人心所汩。学者于此天然真

宰现前,惟有不即不离,勿忘勿助,得矣。但初行持,

须要知肾中 一阳生,而有真知现象,心中一阴生,而有灵知兆形。到得工深学久,肾中之真知亦化为灵,心中

之灵知亦化为真,真灵合而为一,真灵化而无有,所谓

陀罗尼谛真 灵乾谛萨婆诃者是。吾观诸子打坐,未尝不

是,但未得药生之时,可数息以调息,至于药气己归,

切不可再用刻漏武火,须任其天然自然,元神始不为识

神打散。知 否?诸子行工虽久,不能大生阳气者,由于

此处少理会也。孔子称颜子得一善,拳拳服膺而弗失,

盖未得而求得,不容不用武火;既求而己得,又不可再

行武火,须 以天然神火温养还丹,主人翁坐照当中足矣,

此方合一动一静、一武一文修养之道。吾师今日所传,

自古丹经不肯轻泄者,吾己一口吐出。诸子切勿谓为偶

然事也。

二十五

性命双修之学,非独吾道为然,即三教圣人亦莫能

外。始以性立 命,继以命了性,终则性命合一,以还虚

无之体,尽矣。夫性本虚无,浑无物事,然必至虚而含

至实,至无而含至有,始不堕于顽空一流。学者下手兴

工,万缘放 下,纤尘不染,虚极静笃之时,恍惚杳冥,而有灵光昭著,普照大千世界,此即灵台湛寂,佛所谓

大觉如来,道所谓灵知真知是。但人自有身后,一点真

灵面目久为 尘垢所污,大修行人所以必除思虑、祛尘缘,

而于静中养出端倪也,此即明心见性也。诸子探出这个

消息,始知我生本性无时不在,非因静而后有,不过由

静以养之 耳。至人心一静,又如冰雪融化于不知不觉中,

忽然现出一线灵光,非但人不及知,而己亦不自觉,斯

时万境澄彻,片念不生,觉得天地万物无不自我包罗,

古今万 年无不自我贯注。此即孟子养浩然之气,至大至

刚,则充塞乎两大之间者是。如此见性,方为真见,如

此养性,始成首养。斯时也,神游于穆之表,气贯太和

之天, 寂然湛然,浑然融然,而后 [ 不至 ] 不入于杳冥,

使圣学等诸奇怪,亦不至逐于事物,使圣学流于纷驰,

斯 道得矣。虽日用云为,万端交感,亦惟任天而动,率

性以行,如大禹之治水,行所无事,卒之功满天下而不

知功,名满天下而不知名,浑如赤子之知能爱敬,一出

于 天真,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实则不自觉其知,不

自觉其能,有与物俱化者焉。诸子果明此道,以一贯万,

以万归一,自然炼精得元精,炼气得元气,炼神得元 神,而长生可得,神仙可几矣。不论童真破体,不论老少贤

愚,不论富贵贫贱,只要有功有德,自成上圣高真。虽

曰虚无妙道,其实如如自在,了了长明。昔人谓 “针锋

上打得筋斗,电光中立得住脚”,才是虚中实、无中有,

而不等旁门之依稀仿佛也。诸子由此修持,始焉心无生

灭,则性可长存矣,继焉息无出入,则命可长 保矣。古

云“心在丹田身有主,气归元海寿无穷”,不诚然乎?

无奈今之修士不知清净为本、真实为宗,或但务于虚静,

而不知下学上达之原一致,或但事乎奔驰, 而不知天德

王道之本一贯;即有究心性之源,明造化之妙,又不知

性为气体,气为性用,无性则命无由生,无命则性无所

立。漫说尽性即可至命,须知立命乃可了 性。彼徒存性,

不能立命,每见气动而神随,究不能断夫情欲,神游而

气散,更不能逃夫生死。由此言之,修性大矣,而炼命

尤急焉。虽然,今之炼命者,但闭目静 坐,冥心寂照,

徒守离中阴神,不采坎中阳气。倘念动而神驰,长生且

不可得,安望不入轮回?又况徒事空静,死守阴神,全

无一点阳气,眼前即无生机,安望死后 为神?虽有神境

通、宿命通、他心通、天眼通、天耳通之五灵,究皆阴神,而神未入气,气未归神,阴阳未合,神气不交,息

有出入,神亦变迁,心虽有入定之时, 只是强定之阴神,

终未炼成不动之阳神,而生死难保,轮回种子尚在。如

此修炼,又与凡夫何异哉?

二十六

自乾坤破为坎离,己非旧物矣。离外阳而内阴,坎

外阴而内阳,外 者假,内者为真。且离中所有者精神,

坎宫所有者气血,坎虚而成实,离有而成无。学者先采

坎中真阳,补离中真阴,复还乾坤本来真面,即返本还

原也。法在以汞 投铅,以铅制汞,复用天然神火久久温

养,以铅虽先天之物,在人身气血中,夹带有阴气在内,

故日运符火包固己汞,必将铅气抽尽,化为明窗尘埃片

片飞浮而去, 只存得一味灵妙丹药。再加九年面壁工夫,

始能无形生形,成就一位真仙。若但离宫修定,不向水

府求玄,则离宫阴神犹是无而不有,虚而不实,纵静中

寻静,深入 杳冥之境,只得一个恍惚阴神样子,终不能

聚则成形、散则成气、欲有则有、欲无则无、实实在在

有个真迹也,故曰:修性不修命,“万劫阴灵难入圣。”又有只知 炼命者,但固守下田,保养元精,前此

未闻尽性之工,后此但求伏气之术,惟炼离宫阴精使之

化气,复守肾间动气使之不漏,不知移炉换鼎向上做炼

气化神工夫,虽 胎田气满,可为长生不老人仙,然气未

归神,神未伏气,有时念虑一起,神行气动,仍不免动

淫生欲,故曰:修命不修性,“犹如鉴容无宝镜。”必

也性命双修,务 令一身内外无处不是元精,无处不是元

气。到得精己化气,无复有生精之时,然后精窍可闭。

于此急寻圣师口诀,用上上乘法,行五龙捧圣之工,自

虚危穴起,上至 泥丸,降下丹田,所谓“西象攒来会中

宫,何愁金丹不自结”者,此也。斯时凡息停而胎息见,

日夜运起神火,胎息绵绵,不内不外,若有若无,炼为

不二元神。如 此炼气化神,适为大周天火候。张祖云:

“终日绵绵如醉汉,悠悠只守洞中春”,又谓“绵绵密

密,不贰不息,上合于穆之天”,又谓“无去来,无进

退”,是也。 如此抽铅添汞,以汞养铅,待得铅气尽干,

汞性圆明,外息尽绝,内息俱无,只有一点神光了照当

空,是即气化神矣。学人初入定时,未至大定,犹为少

阳,未炼到 老阳之候,尤必惺惺不昧,寂寂无闻,不著有相,不著无相,庶元神才得超脱。不然,神有依傍则

不脱,神有方所则不超,安能跳出天地阴阳之外,而不

为天地阴阳 鼓铸者?此炼虚一著,所以无作无为,无思

无虑,纯乎天然自然之极。前此炼气化神,虽无为而犹

有迹。到得炼神还虚,不似前此温养之工犹有朕兆可寻

也。此为最 上上乘之道。

二十七

精非交感之精,乃先天元精也。何谓元精?此精自

受生之初,阴阳 二气凝结一团,如露如珠,藏于心中为

阴精,即天一生水是也。其未感而动也,只一气耳。及

乎有触而通,在肝则化为泪,在脾则化为唾,在肺则化

为涕,在心则化 为脉,在肾则化为精,寒则为涕,热则

为汗,闻香生津,尝味垂涎,所谓“涕唾精津气血液,

七般灵物总皆阴。”惟一念不起,一心内照,则七窍俱

闭,元精无渗漏 之区,久久凝炼,则精生有日,如春暖

天气熟睡方醒,一团温和热气常发于阴肾之中。斯时也,

急以真意摄回丹田土釜,烹之炼之,温之养之,则元精

常住,元气可 生矣。但药有老嫩,火有文武,运有升降,归炉温养,皆有法度,学者须虚心求师,抉破真机得矣。

否则,一有不明,妄采妄炼,鲜不为害也。此中危险,

不可不 知。所以炼精者必凝神于中,调息于外,到得精

神团聚,气息和平,则精自生而气自化矣。所谓气者,

即此元精所煅炼而成也,但伏阴肾中,恍惚杳冥,凝结

一区, 静则为气,动则为精。气存则人存,气亡则人亡。

气之所关,非细故也。气之衰旺,人之老幼强弱因之;

事为之举废,功业之成否,鲜不于气是赖。当其静时,

无形 无象,只有一团温和之意,薰蒸西体,流贯一身;

及有感而动,成孝悌之德,通乎神明,为忠义之举,参

乎天地,浩然沛然,至大至刚,有包罗宇宙之概。孟子

谓 “集义生气,集气成勇,贯金石,格豚鱼”者,皆此

正气为之也。志以帅气,气以成义,无是气,则颓靡不

振矣。世上凡金凡玉可以买得,惟有此气,生死与俱,

性 命与共,非由积累功深,无以得其充裕也。生须知气

未动,静以养之,气偶露,动以炼之。古云:“忽然夜

半一声雷,万户千门次第开”,此即一阳来复之候,眼

有 金光发见,口有甘露来朝,此即大药发生之验也。急

忙采取过关,服食温养。此时淫具缩尽,阳关固闭,绝外吸呼,用内神息,不许一点渗漏,务令息息尽归真,

神 神齐听命,使此气入神中,神包气外,久之浑然无气

息往来,惟觉一点灵光隐约在灵台之上,则元气己化元

神矣。自此气合于漠,神凝于虚,似有似无,不内不外,

以炼至虚至灵之神。再行向上工夫,迁神于上田,以无

为神火,炼七日过关服食之工,则玉液功成。自此不饥

不寒,西时皆春,别有一重天地在我主持,而我有真我

矣。再接炼神还虚一步工夫,重置琴剑,再安炉鼎,现

神则灵光普照,敛神则元气浑然。倘若神有动时,急忙

收拾,摄回中宫,务令定定相续,如如自如,由少阳而

养至老阳。然后有感而动,念虑一起,可以跨鹤登云,

升天入地,做一切祛邪补正救人利物之事,且化百千万

亿化身,到处现形救世,而不见其有损,即寂寂无迹,

收敛至于无声无臭,亦不见其少益。盖神之动也,以物

之感而通,非神之无故自动也;其静也,以物之无感而

敛,亦非神之恶动常静,其感其应,概因乎物,全不在

己,所谓“常应常静,常静常应”,“寂寂而惺惺,惺

惺而寂寂”者是,是即还虚之真谛。否则,神未养老,

出之太早,不免见物而迁,堕入魔道而散。即养得老 壮,而思虑未绝,则志有所向,意有所图,纵行为得当,亦

觉有为而为,殊非虚无之本体。何也?有为而为者,识

神也;无为而为者,元神也。识神用事,元神退 听,元

神作主,识神悉化为元神。此理欲之关,不容并立者也。

若识神未化,犹难割断尘情,一念不谨,即堕入于生死

轮回也而不自知,所谓“无量劫来生死种,痴 人唤作本

来人”是也。尤要知元神无迹,元气中之至灵处,即元

神也,然必如谷之应声,影之随形,自然而觉,自然而

知,不假一毫安排,无容一丝拟议,如孟子谓 乍见孺子

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是元神也。由此推之,

视听言动,日用事为,无在不有元神作用,但有意者属

识神,无心者属元神。元神识神,所争只在些 子,学者

须自审之。能以元神作主,返入虚无境地,欲一则一,

欲万则万,神通无外,法力无边,岂但入水不溺,入火

不焚己哉!

二十八

火候之事,别无机密,只是一个勉强自然、分文分

武而己。药未生 时,必须猛烹急炼以煅真金,如打战然,务要振顿精神,奋力争先,切不可输与他。故丹经云:

“降魔杵,斩妖剑”,字字皆金针也。药既生后,当行

河车工法。若 精神不振,亦难使清升而浊降。古云“专

气致柔”,亦不过言一心一德之专致,极其和顺,非教

之放弱也。总要将后天凡息停止,不可丝毫运用。盖后

天之息,凡火 也,凡火伤人,不可用他,必须以先天神

息无形无象者为主。纵有后天之息未止,我亦不理他,

只心心念念融会先天神息,而后天凡息一听上下往来,

我不采他张 他、与他作一个主,即得先天神息之用。于

是身心内外自如水晶塔子,琉璃宝瓶,通天通地,亘古

亘今,觉得天地人物无不与我一体,两相关切。迨至三

元混合,返 乎太古之天,此时用火无火,几于大化流行,

上下与天地一也。学道人第一要炼剑,剑即先天元气也。

第二要铸镜,镜即先天元神也。神无杂妄,常常唤醒,

不许走 作,即明镜高悬,物来毕照矣。气由积累,时时

提摄,不放他弱,即慧剑排空,能斩三尸矣。尤要有绳

绳不绝、坚固忍耐之心,方能久道而化成。否则,时作

时辍, 不能到左右逢源之候。此即《中庸》云:“智仁

勇三者,天下之大德”,是慧即智也,慧剑即勇也,恒久不己、日夜无间,即仁而守之也。尔等须向身心上实

实讨出 凭据,方有把握。吾观诸子用火有伤,不是用力

之过,是动后天三焦火之过。而今又近柔懦,故阳陷溺,

不经神火猛烹急炼,断不能飞腾而上泥丸,以补脑而还

精, 为长生不死之仙,所以清气不升,浊气日重也。此

须勇往为之,必一心一德,毋许走作,方得神气归还。

知否?

二十九

天地生生之道,不过一阴一阳往来迭运、氤氲无间

而己。然此皆后 起之物也,若论其原,只是无极太极,

浑浑沦沦,浩浩渊渊,无可测识,无可名状焉。惟静极

而动,阴阳兆象,造化分形,而阳之升于上者为天,阴

之降于下者为 地,天地定位,人物得其理者成性,得其

气者成命,而太极不因之有损焉。即天地未兆、人物未

生以前,而太极浑沦无际,亦不因之有增焉。夫太极,

理也,无可端 倪者也,而实为天地万物之主宰。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此言两仪之发端,无不

自太极而来。当其动而为阳,是气机之蓄极必泄,非太极之有动也,其动 也,其气之屈而伸也;及静而为太极,

是气机之归根返本,非太极之有静也,其静也,亦其气

之伸而屈也。要之,气机有动静,而太极无动静。尔学

人务须明得这个 源头,始不堕于形气之私。其在人身,

父母未生以前,则虚无而己,此时有何动静?即太极也。

然虽无动无静,而动静之机无不包孕于虚无之内,故先

儒谓“理可统 气”者,此也。及气机一动,落在人身,

而太极判矣,阴阳分矣,五官百骸从此始矣。一阴一阳,

往来升降,皆离太极之理不得,若无此理,则亦块然蠢

物耳。生等 既明修炼要采阴阳之气机以为长生之药物,

尤要得太极之浑沦才是神仙之根本,二者不容偏废也。

如打坐时,一心凝神,除却思虑,灭去幻缘,惟以无心

为心,出于 有意无意,浑浑沦沦,是得天地之始气以为

气者也。于是外调口鼻之凡息,内蕴呼吸之神息,一上

一下,往来不息,氤氲不穷,而天地万古不磨,即人物

发生不息 矣。尔等行工,务令百无存想,万虑全消,即

得太极之理也。调其神气,运行周天,即是阴阳之气也。

夫天地之所以万古不磨者,由此理气之运行耳。我能效

天地之 无为而行,生生不己,即盗天地之元气也。其实有何盗哉!人与天地同一理气,顾何以天地长存,而人

物则有生死耶?只因人物之生,虽抱一而居,涵养而处,

无如 气自为气,不得无思无虑之真,于是纷纷纭纭,纠

缠寤寐,气虽犹是,而理则无存矣,且理既无存,气亦

因之馁矣。惟以无思无虑、无作无为为本,其气机之流

行一 听诸天道之自然,虽无采炼工夫,无作为意想,而

总出之以自然,运之以无迹,如此即虚合道,道合自然

矣。虽然,初下手时,人心起灭不常,气息往来不定,

不得 不勉强以息思虑,调气息,但不可太为著意。如太

著意,皆属后天之物,非先天之道,纵云有得于身心,

亦不过健旺凡体而己,不可以生法身也。知之否?

黄元吉乐育堂语录
黄元吉乐育堂语录
三学/著| 都市小说| 已完结
主角是古来,丹本,成性的《黄元吉乐育堂语录》,是作者“三学”的作品,主要讲述了: 黄元吉乐育堂语录三学又一力作,黄元吉乐育堂语录最新章节由作者三学提供创作,《黄元吉乐育堂语录》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好书,洁影TXT-精品小说阅读免费提供黄元吉乐育堂语录无弹窗最新清爽干净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黄元吉乐育堂语录小说简介:乐育堂语录,把复杂的丹道理论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出来。多年的疑问豁然开朗,爱好丹道的朋友可以多多阅读。共同努力